公共道德领域中的思维定势

        思维定势,无疑是一个贬义词。思维定势控制下的人,一旦面对某个问题,思想准会往固定的一个方向走,绝不带转弯。要避免思维定式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。于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思维定式控制下的人们。思维定势在公共道德领域也很常见。就是那些媒体所宣扬的,被公众所广泛接受,并认为理所当然正确,被奉为真理的道德标准。下面是几个比较常见的例子:

         思维定势一:老人都是值得尊重的

        众所周知,人在年轻的时候,各种各样的人都有,其中不乏品行低劣,猥琐下流,卑鄙无耻之徒。这些人到了老年,会不会因为年龄变大了,就全部变成德高望重了呢?但是却很少有人去想这一点,家长总是严肃的教育孩子说,应该尊重老人。

       我小的时候,生长在农村,我的邻居是个六七十岁的老头。有一次我见到他没有给他打招呼,他就很气愤的在背后指着我说,这球孩子,对长辈一点也不尊重!回到家中,父母也批评我说以后见了长辈要尊重。但是就是这个老头,前一天晚上我还看到他到我家门前偷柴禾。

        另外还有“扒灰”一词,也足以证明,为老不尊者大有人在,并不是所有老人都值得尊重。

       最近又出了一个例子。8月3日上午,石家庄环1路公交车上,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因一位女孩没给其让座,愤怒之下直接坐到了女孩的腿上,引起同车乘客的众说纷纭。

       为什么是众说纷纭,而不是众口一致的斥责这位老流氓呢?就因为还有很多人在愤怒的同时,突然想到了自己所受到的教育:应该尊重老人。于是便理智了一下,并为此而感到一种优越感。感到女孩不给老人让座也是不对的。我只能为这么想的人感到可悲。

         思维定势二:打人一定是不对的

         不知道是谁发明了这句话,这个真理。是耶稣是上帝还是基督徒?但是这人无疑是一个和平主义者,羔羊一样的和平主义者。如果他是一个大老爷们,被泼妇指着鼻子骂,唾沫吐到脸上,不知道他会不会依然坚持认为打人肯定是不对的呢?

         我曾经见到一个男人,被一个素不相识的女人骂到痛哭流涕。根源却是那女的撞到了他的水果摊子。另外一次见到一个人无理取闹胡搅蛮缠,逼得对方动了拳脚,结果百分之八十的围观者却纷纷指责他不该动手打人。原因就是: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原因,打人肯定是不对的。

        君不知不该打的人,打了肯定不对;该打的人不打,也是不对的。 比如有人以记者的名义扛着摄像机跑到你家里四处乱拍。拍下你在茅厕里方便,拍下你和老婆亲热,拍下你拿个蒲扇穿个大裤衩子乘凉。第二天给你登到报上,放到电视上。你说是让他拍呢?还是给他两巴掌制止他,让他滚蛋呢?

        思维定式三:不守信用一定是不对的

        都知道守信用要看对方是什么人。但是不管对方是什么人,也许你不守信用只是为了避免被欺骗,但是跟别人说起时,却多少总是感觉有些心虚。你认为无论如何,不守信用总是件不是太光彩,说出来丢人。

         其实有什么不光彩的呢?对于值得守信用的人,当然要守信用;对于不值得守信用的人和事,也要坚决的不守信用。比如战争年代,鬼子向你征粮,你是先答应他,然后逃窜呢?还是不答应他,直接被他一枪蹦了呢?还是答应他并且守信用准时送到呢?你是不守信用呢还是不守信用呢还是不守信用呢?

     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,要实事求是,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不能犯教条主义,本本主义的错误。思维定势,其实就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一种形式。试问当我们受到思维定势影响,让好人委屈坏人快意的时候,脑中是不是在浮现着那些貌似正确其实错误的教条呢?但愿公共道德领域的思维定势早日消失,生活中的思维定势越来越少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