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厌恶和人打交道的呢?
记得十来岁的时候,有一次,我和父亲一起路过邻村,遇到一个高瘦的中年男人,擦肩而过时和父亲说话。说完又问了我一句,我简短的回答了,就走过去了。走了一段,父亲说,人家和你说话,你怎么没有个来回话?我说,什么是来回话?父亲说,就是别人问你了,你也问问他。当时我很是不解,为什么一定要这样,我又不认识他,甚至连怎么称呼他都不知道,从何说起呢?过了很久之后我才明白过来,原来在我们那里,这是基本的礼节。
十二三岁的时候,在路上遇到村里的人,熟悉的,笑笑就过去了,不熟悉的,就一声不吭,赶快走过去。有几次被父亲看见了。他说,见人要打招呼啊!我当时搞不明白,为什么要和不熟悉的人打招呼?但是,以为父亲应该是对的,于是,之后逢人就打招呼。不管关系如何,后来骑自行车,还缝年长的人必下车。就这样一直把招呼打到上高中。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可笑。于是又开始对不喜欢的人不理不睬了。
在更小的时候,由于村里的男青年不学好,偷盗抢劫蹲监狱的占了几乎一半。父母很少让我和他们打交道。所以一直没什么朋友。除了亲戚,几乎没有同龄人愿意和我玩,出门还会受到挑衅甚至围攻。他们的父母们,也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甚至起哄看笑话,捉弄。父母为此和他们经常起冲突,但是收效甚微。直到有一天,他们发现,我总能把他们的子女打得哇哇大哭,才稍稍好了些。
另外一件,就是小时候过春节,亲戚来往,当时爷爷奶奶都还健壮,亲戚要从初二走到初八,甚至初九初十。多是奶奶的侄子侄女外甥,爷爷的外甥。我应该喊表叔、表大爷、表姑的。因为人多,贤与不肖,也是参差不齐。只记得当时和自己喜欢的人特别亲。比如,爸爸的一个表妹,我应该喊表姑的,当时大概二十岁左右。正值青春年华,我只见过她一面,就已经熟的不得了,可惜后来再也没见过了。至今还很清楚的记得跟着她一起走很远,初春的阳光下穿过正在复苏麦地,去接别的亲戚。由于尚未出阁,她也是有些羞答答的。还有一个是表姑妈家的女儿,大我五六岁的样子。当时去过她家,但是整天只是跟着表哥玩,和她也就一起玩过一两次。但是对她却记得很清楚。后来也是再也没见过了。我那个表哥,原来也挺顽皮,后来进入青春期之后,变成了和我一样的性格,害羞而寡言。
这几位是好的。别的无论和善还是如何,大多都有些长辈的架子,不是太喜欢。他们也好像不是太喜欢我。最可恶的是一个表叔,又懒又无赖,每次见到我,都要说一番,大意是长大了没出息之类的,总之各种瞧不上。小时候不懂,只是感到很怕他。开始上学之后,懂了些东西,就气得不行,几次要动粗,但都被父亲制止了。谁知后来有一次他甚至和父亲打起了赌,说如果我以后有出息,他便如何如何之类的。被我父亲生气的赶了出去,之后再也没好意思来过。那时候比较讨厌他们来,一是来了之后,四五个人往往把家里的地方全占了,让我无处立足,二是要按父亲的要求和他们说话,陪酒,甚至陪着聊天。前两个还好,不过是客气一下,后者对我来说,实在是上刀山一般。他们说的什么,我怎么都听不懂,聊什么呢?大多是站在那里听着,而且一听几个小时,偶尔插插嘴,无聊又尴尬。而且所聊的也大多是彼此攀比,各自炫耀。我对他们的感觉真是既不亲切又不亲。仅止于礼节而已。
出门走亲戚的机会并不多,春节必去的,是外爷外婆家。这个我是非常高兴乐意的。那里算是我另外一个家,小时候在那里住过几年,认识大半个庄的人。有一起战斗过的小伙伴,也有打过架的家伙。大人都多是长辈,全当我是客人,见了面都很友好热情。我和他们无论生熟,都丝毫不感到拘谨。未上学之前,对那里就非常喜欢。我去了他们也很高兴,饭后,大都要过去聊上半天,无论是听是说,我都愉快极了。上学之后,去的少了,再见也都很亲热。和他们交往,做一切的事情,都很自然,即使礼节,也是发自内心的,我会感觉理所应当,他们受之无愧。
如此看来,和人打交道这件事,我并没有完全厌恶过,只是厌恶和某些类型的人打交道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