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鸟

  在我还小的时候,我居住的村子是和现在不同的。当然我说的不是衣食住行,我想说的是那时村子里有很多鸟。而现在,树还是那么多,夏天还是那么茂盛,可鸟却只剩下十来只了。那时候每天早上把我从梦中惊醒的肯定是鸟叫,而现在十有八九是我们家或隔壁的电动机。鸟多的时候村子里还没有很多电器,还很安静,小孩子们除了玩玩游戏便是举着弹弓往树上瞄——打鸟。现在呢?不用说了,小孩子们天天抱着电视机趴在屋里看动画片、言情片、功夫片,眼睛看坏了,皮肤也捂白了,三天两头害病。常有人感叹我们这代人是垮掉的一代,这种观点实在过于偏激,如果那样的话,在我们之后出生的那帮家伙岂不垮得更厉害?

  言归正传。话说现在的孩子天天抱着电视机看很少出去玩,我因而认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如我们健康,认为他们比我们垮得厉害,甚至认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错误的,这其实是在强词夺理。因为追本溯源之后会发现导致这一现状的源头在我们这里。那时候,除了打鸟以外,我们还有另一项工作,就是在天暖和的时候到水坑里挖胶泥制成玻璃珠大小的弹丸,放太阳下一晒,硬了之后便可以用来打鸟,其杀伤力非常强,打坏个把玻璃瓦缸之类的东西不在话下,打鸟自是绰绰有余。我们往往要做很多,准备留下来用上一年,但是很多时候一到秋末便用完了。整个冬天,我们都是用地上的石子砖瓦屑做弹丸,基本上一个冬天可以将它们的位置更换一遍。正因为我们小时候太爱打鸟了,总是白天黑夜不停的打,所以结果是大部分鸟都进了我们的肚子然后变成粪便回归自然了。即使偶尔有几只命大的幸存了下来,也多一下得搬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去了——别的村子也在打鸟。当然最终还是有一些出类拔萃者留了下来。它们敢于留下来是因为它们躲避人类袭击的本领已臻化境,我们随便怎么打都打不到它了。除非我们用阻击步枪,然而这一条件在我们那里显然根本不具备,所以我们这一拨人对它们根本没办法。所以村子里到现在还有十来只鸟。我不知道鸟能活多久,也不知道这十来只鸟是不是还是原来的那一批,还是它们吸取教训向人类学习也实行了“少生优生、只生一胎”的计划生育政策。虽然那些鸟每一只我都认识,而且从没见过他们变小或变老,但是我依然不敢断定他们是原来那一批的后代还是它们本身。因为傻瓜都知道,鸟的特征在各代之间也是遗传的。况且我和他们曾有过长期的较量,我实在不敢低估他们的智商。

  当然,鸟的智商终归是不如人的,科学家说过,我暂时引用一下这个观点,对于其正确性不发表看法。按照这种观点,我们村子里到现在仍能有十几只鸟,必定还有其他原因,这个原因就是我们这拨人经过漫长而劳而无获的较量之后,放弃了将打鸟事业继续下去的决心,放松了对自己射艺的训练,甚至干脆不干了,将弹弓一扔跑地头烤地瓜去了。写到这里我仔细回想了一下,发现当时的情况的确是这样,但似乎又不完全如此。据我所知,当时我们放下弹弓还因为突然对仅有的几只鸟产生了怜悯之心,以及油然而生的一种孤独感。

  在我还小的时候,村子里有很多鸟,在这很多鸟之中有许多对人类没有防备之心,并因为对我们没有防备之心而被我们打死了。后来村子里已很难见到鸟的影子,仅有的几只鸟一见到人类也会条件反射似的逃开。这让我们感到了孤独,同时对鸟产生了怜悯之心。但是你不能因为我们最后心软了而认为我们是善良的。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只鸟对我们进行过在头上拉屎之类的报复,但是我知道,他们是恨我们的,那些无鸟可打的孩子们知道了真相也会恨我们的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