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才在网上搜文坛新闻,看到中国国学网上发表的一篇报道“诗歌界出现新红颜写作”。原文刊载在《深圳商报》,作者是李少君,列举的几位女诗人都是获过奖的诗人,博客点击多少万云云。心下好奇,于是搜来他们的博客去拜读。拜读完毕,除了轻叹一声,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。
毋庸置疑,女人天生爱美,爱诗,尤其对古典美更是痴迷。但是就写诗而言,最初多不过模仿徐志摩、余光中那一种写写而已。如果能突破,那便是难能可贵了。但是看了这几位的诗歌才发现,居然写的还不如徐志摩和余光中。她们的诗歌特点是,比较通俗易懂,比较优美,怎么说呢?比较符合大众对诗歌的概念。
再看一下她们的链接,似乎恍然明白了什么,至少三十个以上,全是写诗的同行。她们应该是属于比较活跃的人,这样无论写得如何,在网上至少也是混得脸熟了。不过还是搞不明白。
突然想起前一段看《快士传》,里面有句话大意是,有才华的人太多,终其一生籍籍无名的的人不可胜数。故不可拘于常数。需要想方设法,以自己之才,借他人之手,早日扬名立万才是。对比一下,似乎突然又明白了一些。也许写诗真的就是一项社会活动。李白在唐代不就开始漫游大江南北结交名士了吗?
不过话说回来, 这年头,还在喜欢文学,还在坚持写点东西,已经是难能可贵。还在坚持不懈的写,无论写得如何,我都是很赞赏钦佩的。对于作者本人我无可厚非,也同时真心希望她们能够功成名就。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郁郁不得志。所以这里说的话是对事不对人。
但是,我还是不赞成某些搞评论的人去提倡推崇保守的,倒退的写作。那样只会让文学止步不前。